图源:东方IC
孙云/文
(相关资料图)
上海中心城区居民区停车位紧张,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没有地下车库的老式里弄和公房小区,在许多有地下车库的新建商品房社区,随着家庭车辆保有量的不断提升,曾经看上去十分奢侈的1:1车位占比也已显得捉襟见肘了。加上社区微更新等建设,改造施工期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抢车位”大战在不少小区每晚固定上演。
为了给车辆找个“家”,一些没有固定车位的居民不得不减少驾车外出的频率,私家车在大部分时间成了摆设,或者,就得每天掐着时间早点下班回家,免得落于人后。更有甚者,一些小区衍生出地锁遍地、消防通道和绿化带被侵占、无序乱停等顽症,不仅导致社区环境大打折扣,还滋生出邻里矛盾、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就拿包头路上一个有2000余户居民的动迁商品房小区来说,20年前并不算过低的1:0.1车位配比早已不适应如今的生活水平,20年前在当时当地条件下合理的管理方式——物业允许甚至代业主安装地锁以规范停车秩序——放在如今来看,也已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小区里不断爆发因为抢车位、拆地锁产生的邻里矛盾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拆地锁、重新合理规划停车位多年来始终阻力重重。居民一方面不满意停车无序的社区环境;另一方面又存在强烈的“停车焦虑”,谁也不肯让步。面对这样的矛盾,是不是就一定是无解死局呢?
显然不是。只要社区干部怀揣一颗为民服务的公心,不畏难、不为私,死结也能解开。
最近,这个小区贴出一份停车规约草案,要在政府指导和推动下,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根治地锁,规范停车。草案一张贴,居委会主任和业委会主任就双双被堵门了,接待居民来访直到午夜。他们说,这样的情况并不算意料之外,因为,从街道干部到居民区干部都知道,整治必然阻力重重。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躺平,何必要去碰钉子?大家说得很实在:“要为民办实事,就得下定决心,敢啃硬骨头!”正因此,街道和居民区的党员干部直面难题、冲在前面,各部门联动现场办公,疏堵结合,多方谋划,四处挖掘停车潜力,尽可能满足停车刚需;居委干部带头拆除自家地锁,更让大家看到了整治的决心,也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有了这些因素,大家对这次整治的前景充满信心。
像这样敢找难题下手的小区在上海并不鲜见,许多小区创新性地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还形成了复制推广的经验。例如,江浦路上的绿地人防工程地下车位开始与附近居民资源共享,桃浦镇迎春苑小区合理优化绿化布局挤出新车位,虬江路永兴商务广场等许多商圈和园区楼宇拿出车位给居民错峰使用,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利用“123协商”工作法引导开展协商、自治,共和新路街道金纺小区让保安做“泊车管家”提高车位使用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敢解决、能解决停车矛盾的小区,无一例外都是有所在社区的大力推动和基层治理“三驾马车”的协同推进,一些街道还将老百姓的切身关切作为工作重点,把居民区“停车难”整治纳入到全年的重点工作中,并作为综治专题上报市停车难治理专班。
当前,本市正在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要务实,“实”是目标,也是过程。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就要在破难题、促发展上真抓实干,在办实事、解民忧上用心用情。“民有所忧,‘我’有所为”,只要抱定这样的决心,类似停车难这样的基层社区治理难题总能找到破题之道,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标签: